大唐西域记

大唐西域记》书影

大唐西域记》,简称《西域记》,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,门人辩机笔受编集而成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共十二卷,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(646年),为玄奘游历印度、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,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个国的风土人情,提供大量印度史料。

目录

内容

《大唐西域记》共十二卷,并非以玄奘旅行的路线,而按地区排列,记录新疆至印度沿途所见国家的地理、交通、气候、物产、政治、宗教信仰、语言文字、教育、刑法、礼仪、赋税、人文风俗描述下来[1],,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,但记事谨严有据,文笔简洁流畅。其中也穿插听到传闻而没有亲自到过的国家,用“行”和“至”两字区分。此书由玄奘口述,由弟子辩机执笔《大唐西域记》,贞观二十年(646年)七月完成。据专家表示,“玄奘用脚步量出的里程,竟准确到一里不差,使斯坦因感佩到五体投地的地步”。[2]

  • 卷第一讲述阿耆尼国(焉耆)、屈支国(龟兹)、跋禄迦国、赭时国、飒秣建国、弭秣贺国、劫布呾那国、喝捍国、捕喝国、伐地国、货利习弥伽国、羯霜那国、睹货逻国、呾蜜国、赤鄂衍那国、忽露摩国、鞠和衍那国、镬沙国、珂咄罗国、拘谜陀国、缚伽浪国、纥露悉泯健国、忽懔国、缚喝国、锐秣陀国、胡寔健国、呾剌健国、揭职国、梵衍那国、迦毕试国等三十四国。
  • 卷第二,先对印度进行总的描述,更改旧译名“身毒”和“天竺”为“印度”,这个译名一直沿用至今。然后讲述滥波国、那揭罗曷国、健驮逻国等三个国家(今阿富汗境内)。
  • 卷第三叙述北印度八国:乌仗那国、钵露罗国、呾叉始罗国、僧诃捕罗国、乌剌尸国、迦湿弥罗国、半笯嗟国、遏罗阇补罗国。
  • 卷第四叙述十五国,
    • 北印度五国:磔迦国、至那仆底国、阇烂达罗国、屈露多国、设多图卢国。
    • 中印度十国:波理夜呾罗国、秣菟罗国、萨他泥湿伐罗国、窣禄勤那国、秣底补罗国、婆啰吸摩补罗国、瞿毗霜那国、垩酰掣呾罗国、毗罗删那国、劫比他国。
  • 卷第五叙述中印度六国:羯若鞠阇国、阿逾陀国、阿耶穆佉国、钵逻耶伽国、憍赏弥国、鞞索迦国。
  • 卷第六叙述中印度四国:室罗伐悉底国、劫比罗伐窣堵国、蓝摩国、拘尸那揭罗国。
  • 卷第七叙述中印度五国:婆罗痆斯国、战主国(龙藏这两个国家列在第六卷)、吠舍厘国、弗栗恃国和尼波罗国。
  • 卷第八:摩揭陀国上
  • 卷第九:摩揭陀国下
  • 卷第十:十七国
    • 中印度四国:伊烂拏钵伐多国、瞻波国、羯朱嗢只罗国、奔那伐弹那国英语Pundravardhana
    • 东印度八国:迦摩缕波国、三摩呾咤国、耽摩栗底国、羯罗拏苏伐剌那国、乌荼国、恭御陀国、羯棱伽国、憍萨罗国、
    • 南印度五国:案达罗国、驮那羯磔迦国、珠利耶国、达罗毗荼国、秣罗矩咤国。
  • 卷第十一 二十三国
    • 僧伽罗国(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)。
    • 南印度:恭建那补罗国、摩诃剌他国、跋禄羯占婆国、摩腊婆国、阿咤厘国、契咤国、伐腊毗国、阿难陀补罗国、苏剌他国、瞿折罗国、邬阇衍那国、掷枳陀国、摩酰湿伐罗补罗国。
    • 西印度:信度国、茂罗三部卢国、钵伐多国、阿点婆翅罗国、狼揭罗国。
    • 波剌斯国(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旧曰波斯)
    • 西印度:臂多势罗国、阿舆荼国、伐剌挐国。
  • 卷第十二讲述了从喀什回国,经南疆和阗、罗布泊所过新疆二十二国:
    • 漕矩咤国、弗栗恃萨傥那国
    • (睹货逻故国):安呾罗缚国、阔悉多国、活国、瞢揵国、阿利尼国、曷逻胡国、讫栗瑟摩国、钵利曷国、呬摩呾罗国、钵铎创那国、淫薄健国、屈浪拏国、达摩悉铁帝国。
    • 尸弃尼国、商弥国、朅盘陀国、乌铩国、佉沙国。

全书讲述了所亲自经过的110个国家,听到传闻的28个国家,以及附带提及的12个国家。

意义

《大唐西域记》是记载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文献。书内记录了当时新疆与印度各地的佛教流派,亦记录印度其他宗教分布,如耆那教、印度教等,有助于研究中世纪印度宗教的流布。除记录宗教外,他还记录当地语言,分析各地语言的异同,有助解读十九世纪末在新疆发现的各种语言文书。1834年德国学者Klaproth出版《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》一书,是迄今所见最早介绍玄奘的著作之一。1857年法国学者M·斯坦拉·儒莲法译了《大唐西域记》一书,此书开创西方学者研究玄奘之先河。中国长期以来,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,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,才有大量的研究。1983年季羡林等人集体合作的《大唐西域记校注》。

《大唐西域记》对研究印度历史相当重要,因为印度民族虽然创造重要的古代文化,但不注重记录历史,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教授说:“如果没有法显、玄奘和马欢的著作,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。”[3]印度国徽狮头柱和国旗上的法轮图案,都是来源于鹿野苑(sarnath)的考古发掘,而鹿野苑、那烂陀寺、菩提伽耶阿育王大塔、桑奇大塔印度著名佛教遗址的发掘,都是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·卡宁厄姆自19世纪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。玄奘在书中描述了在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毁的巴米扬大佛。唯一统一古代印度的阿育王事迹亦多源自于玄奘的记载。

版本

主要版本

原文(+注解)

  • 敦煌唐写本残卷,英国大英博物馆藏S.2659(卷第一)、S.958(卷第三首段)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P.3814(卷第二)
  • 高丽王朝文宗时代(1047-1082)高丽藏本,存卷五至十
  • 高宗二十三年起重刻(1236)新丽藏本,有敬播序
  •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重印新丽藏本,有考异
  • 北宋崇宁二年福州等觉禅院刊本,存卷第四
  • 金刊赵城藏本存卷第十一、十二
  • 南宋安吉州资福寺思溪藏刊本,存卷二至五、卷七至十二,共十卷
  • 元普宁藏本
  • 明洪武刊南藏本
  • 明永乐刊北藏本
  • 明嘉兴府楞严寺刊本
  • 1957年金陵刻经处,吕澂校刊本
  •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,章巽校本
  • 1985年中华书局,季羡林等校注《大唐西域记校注》ISBN 7-101-00644-2
  • 1987年新文丰出版公司重印 ISBN 957-17-1023-7
  • 2000年入中华书局《中国交通史籍丛刊》重印
  • 2004年 中华书局《中国交通史籍丛刊》重印 上下册 ISBN 7-101-02453-X

古译本

  • 藏译本

今译本

汉译本
  • 198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,季羡林译《〈大唐西域记〉今译》
  • 1990年巴蜀书社章巽、芮传明著《大唐西域记导读》
  • 2003年三民书局陈飞译《新译大唐西域记》
英译本
  • Hsuan-Tsang, Si-yu-ki,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, 英国伦敦大学汉语教授 Samual Beale 翻译 (London, 2 vols., 1884.
  • On Yuan Chwang’s Travels in India tr.Thomas Watters. Reprint. New Delhi, Munshiram Manoharlal, 1996 ISBN 81-215-0336-1.(此译本初版于1905年在伦敦出版)
法译本
  • Julien Stanislav(M·斯坦拉·儒莲), Memoires sur les contrees occidentales, 1857 Paris
日译本
  • 《大唐西域记》 玄奘著,水谷真成译 1971 平凡社(收入《中国古典文学大系》丛书)
俄译本
  • 1862年俄国学者Klass0sky根据M·斯坦拉·儒莲法译本又转译成俄文本。

注释

  1. ^晁公武《读书志》称,“玄奘至天竺求佛书,因记其所历诸国,凡风俗之宜,衣服之制,幅员之广隘,物产之丰啬,悉举其梗概。”
  2. ^王世平《大唐西域记价值的再认识》
  3. ^季羡林《大唐西域记校注》前言
序二卷一 三十四国卷二 三国卷三 八国卷四 十五国卷五 六国卷六 四国卷七 五国卷八 一国卷九 一国卷十 十七国卷十一 二十三国卷十二 二十二国记赞

共有评论(0条)

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