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导航
鱼鱼的博客
标签
<无>
作者鱼鱼
发表时间:2014-10-07 17:39
修改时间:2014-10-07 17:39
阅读数:8341
评论数:1
收藏数:0

乌镇,留你在梦里

江南的雨来的就是那样自然,调皮的雨点丝毫不会跟你打任何招呼,就会突然造访,带给你软酥酥的亲吻。“江南春雨润如玉,往来不湿行人衣”,江南雨是无须雨伞的,尤其是在乌镇这样的古镇老街里徜徉。前面临街后面临水,水巷相接,错落有致,“水乡人家尽枕河”。乌镇的房子和其他的水乡有所不同,大多房屋都是一部分延伸到河里,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支撑,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,探出的这一部分当地人叫“水阁”。水阁是真正的“枕河”,三面有窗,凭窗可观市河风光。一代文豪矛盾的故乡就是乌镇,他在《大地山河》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:“……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,站在后门口(那就是水阁的门),可以用吊桶打水,午夜梦回,可以听得橹声唉乃,飘然而过……”

游览乌镇我们是在匆匆间走完的,短暂的时间恰好和这千年古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恍惚之间穿越千年,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。脚下就是青灰色的石板,每一块都有厚重的历史,每一块都被鞋底打磨的光可鉴人,一块一块肩对肩亲密的紧挨着,一直排到小巷的尽头……,两边都是棕褐色的木制房屋,厚重的门板之上以及窗框周围都雕有工艺精湛的花纹,有花鸟虫鱼、飞禽走兽,大多都包含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。房屋高高的,让小巷显得更加狭长,远远地望去,风景已经消失在了深深的转弯处……在乌镇,总能不期然的遇见一条小巷,巷子有短有长。倘若踱进短巷,一不小心就会进入某个大户人家的庭院,陌生的慌张弄醒了这百年老宅,曾经繁华已烟消云散,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些缠绵的动人故事天空灰灰的,雨点早就逃出了小镇,虽然没有霏霏细雨,但让我最早想到的还是戴望舒的《雨巷》。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,彷徨在悠长,悠长,又寂寥的雨巷,我希望逢着,一个丁香一样的,结着愁怨的姑娘。她是有,丁香一样的颜色,丁香一样的芬芳,丁香一样的忧愁,在雨中哀怨,哀怨又彷徨……”。美丽的诗句,美丽的风景,多少让人生出点感叹!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悠闲的打着麻将,“哗哗”的麻将声让幽暗的小屋不再寂寞,可以想象“枕水人家”的生活是何等的逍遥……

连接小巷的是石,乌镇的每一座都至少有百年的历史,可以说每一座石桥都是一件珍贵的文物。沿溪民居、水巷、石巷和石桥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,古色古香,水镇一体,呈现一派古朴、明洁的幽静,“小桥、流水、人家”经典的江南风景。古旧木屋,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,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,一种氛围。如果有时间静静地坐下来慢慢地来品味乌镇,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!那桥头的古亭是离别还是相聚之所,也已无从考究,只是静静地伫立在桥头,像是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,在柔柔的等待她等待的人……青青的蒿草努力地从桥缝中挤出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像极了纤细小手,在挥舞着迎接这些远方的客人,这让古桥又多了一份生机一份动感。风景无须选择,定格在任何一个角度,都是一副绝美的风景画。水乡的春天总是来去匆匆,桃红已经褪去,只剩下郁郁绿柳,高大的梧桐已经开满了簇簇紫花,微风中酷似小喇叭的梧桐花,分明奏响了迎接夏季的乐章。不是更好吗!既拟补了没有桃花的遗憾,又欣赏了别样风景,在乌镇旅游是不用那样苛刻的。不是吗?乌镇四季皆美景,怎能因季节而逊色……

桥头的小食摊里“滋滋”作响,正炸着金黄色的臭豆腐,大锅里咕噜咕噜地滚着的是菜籽油,老板熟练地操起穿好的豆腐放进锅里,片刻工夫就捞了起来,抹上自制的甜面酱,地道的炸臭豆腐就做好了,空气中弥漫着怪怪的臭味,都说臭豆腐闻着臭吃着特香,而我无论如何却不敢恭维,只能羡慕的望着别人大口大口的海吃。要说乌镇特产,当数“林家三白酒”,何为三白酒?《乌青镇志》上说:“以白米、白面、白水成之,故有是名”。此酒醇厚清纯、香甜可口,男女老少皆宜饮用。以其香气浓郁、酒味醇厚、入口绵甜、回味爽净、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。几百年来风靡江南,经久不衰。是特产当然要带回去品尝,不过品与不品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,制作现场浓浓的醇香已经证明了她的好。深深的吸一口酒香,早已醉在了水乡小桥边……

乌镇,我的梦里水乡,我将永远留你在梦里……

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
2016-06-14 21:13

萦绕心头万水千山,最美是江南